法律声明 | 返回首页
首页 -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五大要素
作者:叶明  来源:施工技术  阅读:1472  时间:2014/7/25 10:04:31 评论:3条

   

建筑工业化不等于装配化,也不等于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化,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进行装配化施工不是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五大特点:

 

第一,标准化的设计。标准化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单元。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模数化设计或标准图集,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比如,香港的公屋已经形成7个成熟的设计户型,操作起来就很方便,生产效率高。

 

第二,工厂化的生产。这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很多人的认识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产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传统施工方式中,最大的问题是主体结构精度难以保证,误差控制在公分级,比如门窗,每层尺寸各不相同;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的还是人海战术,过度依赖一线农民工;施工现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的材料浪费、对环境的破坏等问题一直被诟病;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现场质量控制。而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主体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得以解决,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同时还实现了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真正的工业化建筑,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变革,而不仅局限于预制率的多少。

 

第三,装配化的施工。装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对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建筑产业化过程中保证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EPC模式,能真正把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

 

第四,一体化的装修。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现在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第五,信息化管理。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专业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在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同时,构件中装有芯片,利于质量跟踪。可以说,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避免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建造技术脱节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并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

 

新一轮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是以建筑业为主体,而不是房地产,建筑工业化受益最大的还是建筑业,建筑企业积极推进是正解。不过,很多建筑企业还没认识到工法的重要作用,只将其作为企业晋级的条件,应该尽快改变这一看法,加强对工法的研究和运用,使其成为工业化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昵称]:ZCLLWH     [2014/8/8 11:44:56]    [回复]
[内容]:回复 刘强:请教:如果叠合楼板没有板端预留钢筋,不知怎么实现节点的可靠连接,搭接钢筋也要和预留的钢筋搭接吧?是预留短一点,还是彻底不预留?日本在方面是如何要求的?谢谢

[昵称]:刘强     [2014/7/25 18:52:43]    [回复]
[内容]:很高兴您关注我们公司,网页没有专人打理,希望得到您的持续关注,鼓励与鞭策。

[昵称]:刘强     [2014/7/25 18:41:54]    [回复]
[内容]:作为PC设计和技术研发的从业人员非常高兴能够迎来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为现阶段我们的技术储备不足而担忧。上面照片中叠合楼板端部的伸出钢筋从结构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对的,可从生产制作和施工的角度来看就很困难,这是因为我们的规范就是如此要求。我们做的日本项目没有板端的伸出筋,而是现场布置搭接钢筋,可以避免叠合板端伸出筋与叠合梁的箍筋相互干扰而影响施工。所以编制更符合工业化的制作和施工方式的规范极为重要,这就需要相应的技术研发为其提供依据。

共3条留言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验证码 :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2015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