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声明 | 返回首页
首页 - 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排水
作者:彭树瑜  来源:上海兴邦  阅读:1406  时间:2012/8/23 9:55:55 评论:0条

北京排水系统大雨面前屡崩溃 积水痼疾难解

当日,发生惨剧的广渠门立交桥下积水一度深达4米。从二环到四环,北京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均交通中断,积水严重,部分路段河水倒灌、淹没路面。
市区积水问题在北京历次暴雨中屡屡被诟病,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城市化进程中,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加,新建小区的增多,均加大了排水压力,雨水泵站建设标准为三年一遇,但配套的雨箅子、连接管、干管和储水池等设施都达不到标准。应敷设300毫米管径的连接管,而现在只有200毫米管子。各类建筑物以及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快速增长,会使地表径流系数不断加大。近十年来,北京的单位面积径流量增加了30%70%,这无疑会加重河道、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与此同时,随着城区地面硬化面积增加,而城市管理者为了突出城市景观,几乎所有的绿地都高出地面,严重影响城市排水效率。也就是说,地表径流增大,下渗能力却减小,这就加大了低洼处积水的可能。

 

东京:建世界最先进排水系统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台风季节首都圈地区也经常降暴雨,但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首先,东京设有先进的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再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其次,暴雨后东京路上不积水得益于人工建造的“川”。类似壕沟的“川”密布东京都,排涝作用非常大,所有细小水道都通往“川”,再通过比“川”更深更宽的地下水道通入东京湾进海。

  此外,东京投资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耗时14年(1992年—2006年)建成了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首都圈外围排水道,整个排水系统的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全长6.3公里,包含5根直径30米、深60米用管道联通的竖井和1个调压水槽,系统总储水量达67万立方米。

北京可以增加城市蓄水功能,透水材料替代沥青水泥,将绿地建成下凹式,均可增加地面渗水和蓄水能力。此外,房顶、地下蓄水池等场所也可利用起来,以形成立体式格局。
这些做法没有多少技术难度,也不一定增加多少投资,重要的是能否想到做到。


这篇文章暂无评论!
共0条留言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验证码 :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2015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