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声明 |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1 兴邦动态
2
1 行业新闻
2
 
“像造汽车一样”从车间造出房子
作者:不详  来源:新民晚报  阅读:1165  时间:2014/9/2 9:52:08 评论:0条

“像造汽车一样”从车间造出房子 两条新构件生产线启动 装配式建筑将大增产能

  按照前些时候颁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昨天,上海城建集团又传来好消息,上海在建规模最大、最先进的2条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自动化生产新线——上海城建临港和吴泾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新线明年竣工后,将为上海新增300万平方米以上的年均构件产能。

  

“搭积木”约快一半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句话在远大住宅工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毅嘴里反复出现。日前的一天下午,记者在该公司临港工厂看到,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车间、钢筋加工车间一改传统造房子时需要在工地上搅拌、预制、浇筑的工序,这个工厂里,技术工人操作着机器,就像制造零部件一样,不断制造出房屋建筑的内外墙、楼梯、钢筋固件等构件。用这些构件在工地上直接“搭积木”般装配住宅,整体交付时间比传统快50%左右,而且节能环保、质量更为可靠。

 

  说起“搭积木”式的装配式建筑,你也许会想起,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曾经有过装配式建筑,后来却少有人提起。业内专家分析,个中原因比较复杂,既受限于当时经济发展和建筑工业化水平,也有那时采纳的装配式体系的“短板”。而现在的上海,可以把装配式建筑发展作为提升建筑业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机遇和载体,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致命伤”已不存在

  记者查询有关资料显示,从1958年开始,上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建设了彭浦、闵行、松江、吴淞、吴泾、嘉定、安亭等工业区。这一时期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结构大量采用。比如坐落在场中路的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跨度最大的装配式建筑,能同时容纳3架大型客机进行总装。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多种住宅工业化的生产链。尽管各地工业化水平不同、原料不同、拼缝及节点做法不同,但产品差异不大,也都建设了一些居住小区。

 

  那为什么后来没有得到推广,反而悄无声息了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进军告诉记者,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还没有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说通俗一点,装配式建筑是靠‘跑量’来降低成本的。当时的建筑需求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在李进军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没有采纳最合适的装配式建筑体系是“致命伤”。“当时,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苏联东欧的大板式体系,没有实现本土化,导致建筑的抗震能力不足。”此外,他认为,包括采用不同寿命的不可更换材料、维护和维修工作滞后及未实现住宅多样化、不能适应住宅商品化的需要等,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装配式建筑后来少有人提起的原因。“不过,这些问题现在都不存在了。”李进军介绍说,目前新建建筑可以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装配式体系,根据建筑所处的地形、环境、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博采众长,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案加以实施。

 


这篇文章暂无评论!
共0条留言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验证码 :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2015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