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声明 | 返回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1 兴邦动态
2
1 行业新闻
2
 
建筑产业化不等于PC 发展要稳扎稳打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文学  阅读:1128  时间:2014/9/16 11:48:43 评论:0条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建筑产业化似乎已经迎来黄金发展期。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对住宅产业化加大了扶持力度,住宅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的快速推广,“像积木一样建造房子”被整个行业推崇,但业内一些专家却提出质疑,住宅产业化如何发展?对PC的追求会不会成为建筑产业化的一个误区?

 

  住宅产业化是时代所趋 要稳扎稳打

  目前全行业对于建筑产业化的关注度很高,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建筑品质,以及节电、节水、节材,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建筑产业化的重要原因。建设部也在积极研究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出台新的指导方案。

 

  从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住宅产业化发展契机来看,一方面是人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另一方面是保障房的大量建设。我国目前正好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世界上许多建筑产业化先行国家的管理方式和建筑体量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两个发展契机上却几乎都保持了一致。

 

  同时,劳动力成本的飙升也是促进行业“快马加鞭”,很多业内人士均表示,现在项目建设想找到一个技能和年龄都合适的建筑工人越来越难,劳动力成本也是一路看涨,建筑工人月入过万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结构的调整,企业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而做住宅产业化的内生动力将越来越强。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比任何行政措施都有效。

 

  从全国大环境来看,全社会自上而下对于建筑品质和低碳环保的追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产业化的发展预期。从各个地方来看,试点、示范项目也是越来越多,从点到面不断推进,过去可能每个城市只有几个试点项目,现在已经是整体往前推进。同时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以前很多项目都是政府希望或邀请企业来做,现在很多企业在自觉自愿的推进开发,包括万科和住总。同时像三一集团这样过去和建筑行业无关的企业,也看到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向这方面转型发展。所以,总体来看,建筑产业化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在推进建筑产业化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全行业冷静下来思考。过去建筑产业化发展缓慢大家很着急,现在反而出现了一拥而上、发展速度过快的隐忧。客观来看,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大规模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条件和能力。目前推进建筑产业化的瓶颈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相对缺失。建设部和各部委联合推进方面还在积极协商沟通。二是技术的标准规范相对滞后。三是建筑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以及技术体系、建筑体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很多城市希望推荐一些企业到他们那里做试点示范,但现在还没有哪个企业做得特别好,适合全面推进。四是能力建设问题。从行业推进来说,设计、施工构配件生产,整个环节上目前都是能力相对不足,全国这么多设计单位、施工企业,但是真正能够把预装配做好的还不多。

 

  建筑产业化借力我国保障房的建设和中央到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视乎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劳动力的不断上涨,企业自身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整体来看,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平依然有待提高,政策标准不完善缺乏经验等诸多问题有待突破,盲目冒进,只会留下众多隐患,造成更大浪费。发展住宅产业化任重道远,必须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稳扎稳打。

 

 PC优势和不足

  PC通常是指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构件可以在工厂里生产到现场组装,比传统工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因为住宅产业化的量产,施工简易化减少了劳动力,建设费用也降低不少。根据构件的标准化规格化,使生产工业化成为可能,实现批量生产。设备、配管、窗框、外装等均可以与一体生产,可得到很高的施工精度。由于工厂严格管理和长期生产,可以得到品质均一的构件产品等优势。从历史上来看,这种装配式的结构体系在我国并不陌生。在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房屋的发展,由于当时我国住房紧缺问题突出,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发展得较为迅速,但由于当时技术、经济、装备发展水平有限,房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不足,装配式大板住宅样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人们对户型的要求,80年代末,装配式大板住宅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经过20多年发展,现在pc从技术、到装备都与那个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从建筑质量、抗震性、防水、隔音等等问题有了质的飞越,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目前的许多PC建筑的连接节点缺乏足够的实验论证支持,在施工和管理上也无法实现有效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住宅产业化不等于PC 要多元、多层次的发展

  建筑产业化是否就等同于预制混凝土结构(PC)技术?目前多地涌现的PC构件工厂建设潮、陆续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不断确立的试点示范项目,似乎都在客观上给人们“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在PC技术之外,使用批量生产的工具式模板,用预拌混凝土现场浇筑成房屋部件等,是否算工业化?许多城市建筑工地两、三层高的“临建”,完全用工厂生产的标准板块拼装而成,是否算产业化?还有墙版、楼板、屋面等均在工厂制造的轻钢结构房屋体系?2003年北京为抗击非典疫情,7天7夜赶建了小汤山医院,被誉为“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就是使用工厂预制的部件,却不是PC,这是否算产业化?……

 

  现在所走的产业化道路,所提及的装配化,并没有跳出数十年前的框架,事实上,应该讨论更多的结构体系,比如钢结构等。对比来说,钢结构早就实现产业化了,有很多案例可以分析,虽然仍存在防火、围护、检修等问题,但使用中、设计、施工及综合节能等方面都诸多优势,现阶段似乎也可以做为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像PC,钢结构、钢混组合、大模板体系、模板组模等,都应纳入住宅产业化的范畴。至于钢结构和PC谁先走的问题,二者可以组合发展,但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市场需求。

 

  除了结构方面,也应该积极推进内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包含了从投融资、设计、施工、生产到最后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行业基础寻找适合发展模式,切不可全国“一刀切”,也不可能全国所有的建筑都采用预制装配式的方式建造,所以各种类型应该同步推进。

 

  建筑产业化讲究规模效益,PC也不例外。一个城市要不要大力发展PC,首先要对自身的市场规模和承受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和全面的调研。否则,工厂将难以持续发展,加之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都比较大,很可能会产生“过犹不及”的反作用。

 

  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住宅产业化推广基础的欠发达地区,先从全装修开始做起。这样一方面能够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全装修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存在简单地把工业化、产业化理解为PC技术的误区。住宅产业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些政府和企业一提住宅产业化,着力点就是做PC。如果从世界住宅产业现代化来看,实际是两条途径同时推进,一条就是住宅主体工业化,也是多元、多类型的工业化;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大力发展内部装修。近几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牵头下,和国内四家品牌房企合作推动中国百年住宅示范工程,也就是想探索中国这种住宅建设的转型和升级之路。现在很多地方在发展住宅产业化时路径过于单一,将来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住宅产业化,都应该要实现多元、多层次的发展。

 


这篇文章暂无评论!
共0条留言

您的姓名:
评论正文:
验证码 :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Copyright 2015 Shanghai xingbang building technoly co.,ltd